高三文商B 朱梓源 负责报道
感谢环境保护学会提供照片

          为了加强团员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,培养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感,我校环境保护学会于7月17日在MML2和新食堂进行“素食活动”。本次活动以轻松有趣的实践方式,让团员在亲手制作素食甜品的过程中,深入了解素食与环保之间的密切关系。

          当天,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,现场由负责人讲解制作步骤,带领团员亲手完成一道名为“芒果啵啵杯”的纯素甜品,材料包括芒果丁、酸奶、玉米片与奥利奥饼干碎。团员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,不仅锻炼动手能力,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到素食的创意与魅力。

          在正式制作前,负责人进行了一段深入浅出的宣导讲解,带领团员思考素食对环境的影响。讲解者指出,现今人类因饮食过度和浪费等问题,所生产的食物能量只有不到一半被有效利用。若饮食习惯从肉食转向素食,不仅能缩短食物链、提升能量使用效率,还能缓解环境负担。为了满足庞大的肉类消费需求,全球大量森林被砍伐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,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,甚至危及气候系统的稳定。

(图一:陈诗萱同学为在场的团员讲解)

          此外,负责人也强调畜牧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,包括温室气体排放、水源污染、土壤退化以及对自然资源的高消耗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在《畜牧业的巨大阴影》(Livestock’s Long Shadow)报告中的研究,畜牧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.5%,成为气候变迁的重要推手。如果人类在2050年前将肉类和奶制品摄取量减少一半,便可望减少高达64%的农业碳排放。相比之下,植物性农业不仅有助于碳储存,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。

          为破除对素食的偏见,负责人也进一步澄清几项常见迷思。许多人误以为素食会导致营养不良,然而根据美国营养学会(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)的指出,只要饮食结构合理,素食者完全可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、钙质、铁质、维生素B12与Omega-3脂肪酸。豆类、坚果、绿叶蔬菜、豆腐和海藻等植物性食材,都是营养的良好来源。另一个常见疑问是“没有肉还能吃什么”,但其实几乎所有植物性食材皆可入菜,且能模拟荤食的口感,如豆制汉堡、香菇炒料、素食豆腐块等,美味又健康。

(图二:团员在指导下有序制作甜品)

          活动的最后,团员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“芒果啵啵杯”,每杯甜品皆呈现出用心与创意。这款纯素甜品不仅色彩缤纷、层次分明、口感丰富,还蕴含他们对环保饮食的体验与美好印象。

(图三:芒果啵啵杯层层叠加,色泽缤纷,兼具营养与视觉美感)

          透过本次素食活动,团员们对素食背后的环保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也明白日常饮食的选择是个人环保行动的重要起点。素食,不只是对环境的一种温柔回馈,更是一次迈向永续未来的坚定步伐。

(图四:团员正在享用甜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