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 23, 2025 kuencheng 校园资讯 PreviousNext 高三理C 陈愿莹,高三文商A 张柔宣,高三文商B 朱梓源 联合报道 感谢陈歆谕同学提供照片 为提升高中学生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,我校于5月17日的多元学习日特邀时事评论员许国伟先生,在大礼堂进行一场题为“国家跟我有什么关系?”的公民教育讲座。此次讲座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,并思考作为一名公民应承担的责任。 (图一:张秀华副校长移交纪念品予许先生) 许先生从“国”字谈起,带领同学们探讨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。他指出,“国”字的结构蕴含古人对国家概念的理解,如人口、土地、军队和疆域等要素,鼓动学生在语言与历史的交汇中思考国家的本质。 接着,许先生解析马来西亚的国会制度。我国国会由上议院与下议院组成——上议院设有70席,其中26席由各州议会推选,44席由国家元首委任;下议院则由全国选民直接选出,共222席。随后,他以选举流程为线索,阐述从首相建议解散国会,到元首任命看守政府,再到选委会制定选举日程及新政府成立的全过程,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我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议会民主制。 进入提问环节,许先生通过互动方式提高讲座的参与度。他提出三个问题,邀请学生思考并作答。其中一道题是:“我国谁的权力最大?” 选项包括元首、首相和部长。而正确答案却是“没有”,因为三者权力之间存在制衡关系,彼此分工而非隶属。许先生借此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行政、立法与象征性元首之间的分权原则及重要性。 (图二:许先生解释三权分立制度是确保各机关互相制衡,避免专权) 在谈及现代公民素养时,许先生提醒学生在网络时代应具备辨别新闻真伪的能力,以免受虚假信息误导。他总结出四种实用方法:对信息保持怀疑态度、查找新闻来源、使用AI工具识别内容是否由AI生成,以及主动求证或举报不实消息。通过这四步,学生能在多渠道的网络环境中保持理性思考,避免被误导或盲从。 许先生以净选盟(BERSIH)公民运动为例,强调参与公民社会并不局限于上街示威,更重要的是日常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与思考。他指出,我国作为多元种族与宗教的国家,选票的意义不在于盲从,而在于是否了解候选人的背景与政治理念。若选民缺乏判断力,选票便失去应有的价值。 (图三:许先生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参与) 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信任与互动之上。国家的发展有赖于人民的支持与参与,而人民也期待国家在差异中实现共存共荣。这场讲座不仅加深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识,也激发对公民身份与社会责任的思考,为培育有素质的合格选民奠定基础。 (图四:许先生与高丽萍副校长、在场的老师和学生拍摄合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