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三文商B 朱梓源 负责报道
感谢环境保护学会提供照片
为增强团员对海洋环境议题的认识,提升环保意识与责任感,本校环境保护学会于2025年7月24日(星期四)举办一场以“海洋保护”为主题的宣导活动。活动围绕“为何保护海洋”、“如何保护海洋”及“我国海洋现况”三大核心展开,辅以动手创作与分组讲解的方式,让团员在知识、艺术与行动中实践环保理念。
本次宣导活动首先从“什么是海洋保护”切入,引导团员了解海洋保护并非遥不可及,而是指一切旨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、减少污染、保护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的行动。透过讲解,大家意识到海洋不仅是蓝色背景,更是维持地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支柱。

(图一:负责团员呈现“海洋保护”宣导主题)
宣导内容强调,海洋保护意义重大。其一,海洋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,是无数物种的栖息地。其二,海洋资源丰富,提供人类大量食物、能源和矿产资源,若不加以节制,便会导致资源枯竭,危及后代。其三,海洋对全球气候调节起着关键作用,它吸收大量二氧化碳,减缓温室效应,并通过洋流影响气温与降水。
讲解者亦提出多项保护措施与国际案例,包括减少塑料垃圾、推动可持续渔业、发展生态旅游等。其中以菲律宾居民自发清理海滩、马尔代夫推动游客参与珊瑚种植为例,展现全球在行动。而关于生物多样性,也让同学认识到如麋角珊瑚、鹦鹉螺、儒艮等濒危海洋生物正面临灭绝危机。

(图二:团员正在专心聆听讲解者的内容)
紧接着,活动聚焦马来西亚近年海洋生态现况。讲解者指出,2024年沙巴瓜拉班尤(Kampung Jangkit)海滩出现“水母潮”现象,是海水温度上升引发的生态失衡警讯;而珊瑚礁白化问题也已引发关注,全国浅海区珊瑚白化率超过50%。尽管挑战重重,政府亦采取积极措施,例如2025年7月起全面禁止塑料废料进口,以及成立“珊瑚白化应变委员会”(Malaysia Coral Bleaching Response Committee,缩写为 MCBRC),以强化监管与公众参与。港口建设与海洋旅游方面也持续发展,如仙本那、热浪岛等地依旧吸引大量游客,显示海洋资源仍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命脉。
为让团员更深入理解“海洋保护”的内涵,活动设置粘土创作互动环节。每组团员需围绕“海洋世界”主题,共同构思、装饰并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。组员们在瓶罐上绘制海洋生物,添加标语与自然元素,表达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关怀与对污染问题的警示。最后,每组派出代表上台讲解作品概念与象征意义,展现环保意识与创造力的融合。

(图三:团员分组制作“海洋世界”的艺术作品)

(图四:团员发挥想象力与创意构建“海洋世界”)

(图五:团员分享成品及其创作理念)
本次海洋保护宣导活动,不仅增强团员对海洋生态的认知,也启发他们将环保行动付诸于日常生活。正如活动所强调:“守护蔚蓝星球,不只是科学家的责任,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。”

(图六:团员所制作的作品别具匠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