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与情绪共处
——共探考试压力与情绪调适之道

高三文商B 朱梓源 负责报道

            随着年末考试临近,为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压力、掌握情绪调节方法,我校于8月30日上午在A802课室举办了以“考试焦虑 OUT!带你情绪降温”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。本次活动特邀东姑阿都拉曼管理及工艺大学心理学讲师郑可欣主讲,她结合心理学理论与真实案例,为学生带来一场兼具实用性与启发性的分享。

            讲座伊始,郑讲师首先列举了学生常见的压力来源,包括学业负担、家庭期望、人际关系、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性以及校园环境等。她指出,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引发愤怒、疲劳、头痛、失眠、饮食失调等一系列身心症状,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品质。

 

 

(图一:郑讲师讲解学生常见压力来源)

            在介绍“战斗—逃跑—冻结”压力反应模式时,郑讲师通过模拟考试情境,引导学生辨识自身典型的应对方式:有人表现为不断刷题、拼命复习(战斗),有人选择回避或请假(逃跑),也有人会在考场上突然思维停滞(冻结)。她强调,认识自身反应模式是有效管理压力的第一步。

 

(图二:郑讲师阐释情绪作为内在信号的意义)

            郑讲师还引用耶克斯—道森法则,说明适度压力有助于激发潜能,而过度压力则会适得其反。她同时援引马来西亚“Healthy Mind Pomain”调查数据,指出本地超过半数青少年面临轻度焦虑、近半数曾有轻度抑郁经历,提醒大家重视心理健康议题。

(图三:郑讲师与学生进行“感知情绪小测试”互动)

            讲座不仅注重理论讲解,也设计了实践练习环节。郑讲师指导学生在一张A4纸上按“ABCDEF模式”逐步梳理压力事件:从记录事件与信念,到觉察情绪与反应,再到质疑非理性想法并转化为积极信念,帮助同学们建立起理性应对压力的思维路径。

(图四:学生练习将非理性信念转化为积极信念)

            在减压方法方面,郑讲师推荐了多项日常可行的策略,包括“有计划的担忧”、规律运动、音乐放松、感恩练习及保持微笑等。她特别指出,情绪并非敌人,而是反映内心需求的信号,鼓励学生在遇到困扰时主动向信任的师长、朋友或专业心理人员求助。

(图五:郑讲师总结让心情“降温”的实用方法)

            本次讲座不仅解析了考试焦虑的心理机制,更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调适策略,帮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保持情绪稳定、提升应对信心。同学们认识到,学业成绩固然重要,但唯有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,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,迎接未来的挑战。